中國/華東地區至北美海岸的貨運費用急增
Latest update on 25 June, 2024 by Aaron Kwok– Marketing Analyst at FreightAmigo
近期,由於胡塞武裝組織對紅海地區通行船隻的威脅持續存在,全球海運航線被迫繞行非洲好望角。這不僅延長了海運時間,也大幅提高了國際貨運價格。隨著疫情結束後,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逐漸回暖,對外貿商品的需求顯著上升,進一步推動了貨運價格的暴漲。
想即時比較國際快遞、空運、海運、鐵路貨運及貨車物流管理方案以控制運輸成本
根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的報導,一家位於長江三角洲的貨運代理公司負責人紀森指出,目前中國有大量裝滿產品的貨櫃積壓在港口,因為沒有足夠的船隻提供艙位協助出口。紀森提到,在5月上旬,每個從中國運往美國的40英尺貨櫃運價約為4100美元(約合新台幣13.3萬元),但在5月上旬運價已經兩次調漲,每次漲幅約1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24萬元)。
紀森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預計國際海運運價將持續上漲,預估在5月下旬將突破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6.21萬元),達到先前價格的兩倍以上。根據國際貨運平台Freightos的數據顯示,從4月底開始,從亞洲運往美國西海岸或北歐地區的運價升至每個貨櫃4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2.97萬元),送往地中海地區的運價上漲至5000美元,而送往美國東海岸地區的運價更是高達5400美元(約合新台幣17.51萬元)。面對不斷上漲的運價,許多貨運代理公司和外貿企業紛紛表示難以承受,許多已完成生產的貨物不得不延遲發貨,導致貨物積壓在港口,影響貨款交付,進而限制了後續訂單的規模。
然而,與貨運代理公司和外貿企業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貨運船公司和貨櫃製造企業的景氣正逐漸回暖。報導指出,全球貨櫃製造龍頭企業中集集團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貨櫃業務復甦情況良好,與2023年同期相比,銷量上漲近5倍,今年的貨櫃製造量有望超過300萬箱。
報導分析,造成如此劇烈影響的主要原因是國際貨運能力供應緊缺以及市場需求逐漸回升。報導引用Freightos公司的報告稱,由於紅海地區局勢持續緊張,許多貨櫃船放棄航行蘇伊士運河的航線,改為繞行非洲好望角。這不僅延長了貨運時間,也推高了貨運價格。同時,美國經歷了約一年半的去庫存周期後,開始進入補庫階段,對商品需求回升。中國則通過向東協出口中間產品,使東協製造的商品出口至美國間接獲益。儘管中國出口商品面臨部分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抵制,但整體市場仍高度依賴中國生產的商品,許多分析師認為這一點不容忽視。
總結來說,紅海地區的安全威脅與全球經濟復甦相結合,導致國際貨運價格飛漲,對貨運代理公司和外貿企業造成巨大壓力,但也帶動了貨運船公司和貨櫃製造企業的復甦。這一現象反映了全球供需失衡在當前國際貿易中的深遠影響。